Yakim shu Hi, 這是我擴充腦內海馬體的地方。

【讀書筆記】練習只做重要的事

今天是搬到恆春新生活的第 10 天,在沒有公司或學校等的框架下,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是一項需要學習的事。我在恆春圖書館架上發現這本書,認爲與其說是「時間管理」,這比較像是教你如何去除雜音,只專注在「重要的事」。

會有興趣是因為感覺跟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所契合,「把時間花在喜歡的事情上,多與喜歡的人相處」。

雖然本書大部分的角度是以辦公室的白領出發,但我認為適用於所有人,至少對我來說,一個在安靜的環境裡想好好靜修的人,幫助不少。


此書的最終目的,是教導讀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達到平衡,在更短的工時中達到更大的工作績效。請注意這裡指的不是一大堆、但無意義的「結果」,是你感到重要且有成就感的「成果」。 對於公司來說,員工在私人領域及工作場合都有健康的平衡,不會因為維持生活品質而貿然離職。所以提高生產力對勞資方雙邊而言,都是雙贏。

本書的主旨,簡單濃縮成一句話,「做事要少,不要貪多,集中精神才能事半功倍。」


生產力流程法則 The Productivity Workflow Formula (PWF)

作者提出的時間管理方法,在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工作,事情少做一點,成就多一些,並有時間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。

  1. 分辨該做什麼
  2. 排定時間表
  3. 集中注意力
  4. 處置新進資訊
  5. 終結效率鬼打牆
  6. 養精蓄銳,做好能量管理

分辨該做什麼

搞清楚「高生產量」與「高工作量」的差別。

結束辛苦工作的一天後,回家進行反省,我今天真的有生產力嗎?還是只是充實的瞎忙?

別被「某些人」偷走了時間

當「某些人」浮現了覺得不錯的點子,接著把執行的工作交給你,但仔細檢視這些工作項目價值,「某些人」並不願意用自己的時間來完成,所以來「偷用你的時間」,當你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就接下了,然而這些「無關緊要」的任務,已奪去了你動手做「重要」工作的時間。 換句話說,你要懂的當機立斷,當出現對自己產能不利的任務時,適時拒絕並篩選出有價值的工作才是好的方式。

提高個人投資報酬率

先衡量自己的工作價值,以公司高層的觀點來看,你為公司創造的產能越高,你對公司的價值當然也越高。眼光放遠一點,這裡指的是長期的績效,而不是一時的火花。以下是自我評量的方向:

計算自己的投資報酬率,可以從列下十項最符合職責的交辦事項開始,也請主管列下他對你的要求。兩者再來進行比對,如果兩者不符合那麻煩了,表示你沒有時間花在你的客戶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上。去徹底了解上司對你的期待,不僅是這個職務的官方要求,也包含了那些沒有點名,但內心期待你完成的事。

專注於核心任務

另外釐清一點,假設有某件重要的任務,但有可能不是「你」該去完成它,即使這在你職務範圍內,因為你手上可能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去做。請看以下問題:

列一份「不辦清單」

「不辦清單」很簡單,只要列下那些你不該做,卻總是佔用掉你時間的時間殺手,盡量簡單直白且要定時修改,不要再讓自己落下產能低落的舊陷阱。

良好的「待辦清單」

待辦清單必須保持條理,面對超過十條的待辦清單就像怪物一樣,讓人頭皮發麻、只想逃跑。那如何清理那又臭又長的待辦清單呢?先把它拆開成兩類,分別為「高效清單」以及「重大事項」。

高效清單:應安排在特定日期內,安排 合理的 工作項目,而不是一股腦地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下來(結果列出要花三天才能做完清單上的項目),也要考慮到 實際的 情況(如臨時要開的會議、老闆找你討論等等)。它應該是你每日的工作指南,負責引導你的工作。

重大事項:包含所有雖然 不急於一時 ,但未來你必須做或想做的事。屬於流動性的,你要做的事是每天專注於處理「高效清單」,但也慢慢將「重大事項」移至高效清單。

如何分級:戰場上的急救排序法

「高效清單」並不是「非完成不可清單」,你不用在下班時間內,把所有大大小小、不分輕重緩急的事情全部辦完,一定要適度的保持彈性,那如何為任務定下明確的危急程度呢?我們可以參考戰場上的分級制度,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部隊就把傷兵分為以下四個「 P 」( Priority ),決定急救的優先順序。 在此把它跟公司的任務來做比較:

這完全是操之在己,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優先順序當然也不同,當你了解每個任務的輕重程度之後,就能夠找到適當的時機逐一完成。


排定時間表

現在你已經學會了精簡出最重要的待辦清單,也學會不再被時間小偷掌控,請拿出你的行事曆,把這些今天該做的工作排進去。 接下來,我們來看有哪些方法,可以讓你培養良好的習慣,善加運用時間,做好重要的工作。

準備好愛你的工作

摸著良心想一下,這些你每天要做 8 小時的工作,你對它到底是愛還是恨。如果沒辦法喜歡上你的工作,至少想辦法接納,但要是真的接納不了的話,就乾脆離職或換領域吧!畢竟,無趣又令人難過的苦差事,做得難受也提昇不了生產力。

安排時間表的原則

建立標準程序

如果你不自己建立一套程序,別人可能「好心的」幫你安排行程,因為他們發現你居然「有空」,所以請好好安自己的時間,標明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。為你生活建立一套程序,會有以下好處:

以下是我自己的的「休閒」標準程序:

行程表的基本分類

所以在懂的精簡之後,你的行程表應該只剩下列工作:

學會說「不」,並貫徹始終

「不」,這個字我們從小就學過,但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 我們總是害怕拒絕別人的要求,會被貼上不好相處、難搞的標籤,所以選擇當個濫好人,因為怕傷了對方的感情,那為什麼不好好顧及自己的感受呢?

要如何好好拒絕別人的請求,以下有幾個準則:

進退兩難的選擇

「好了,接下來我該作什麼?」

這是每天不停面臨的問題,你接下來的選擇尤其關鍵,人本來就是好逸惡勞的,沒有人想做困難且燒腦的事,但通常那也會是你感到滿足、有成就感的來源。 有個以優先程度排序的高效至關重要,你就不用煩惱接下來該做什麼、又有哪個還沒完成。

「來打績效分析的報告好了!」你在心裡下了決定,但接下來的動作才是關鍵,電腦打開的究竟是文書軟體,還是開臉書視窗?


集中注意力

學習如何專心,跟學習任何一樣新技藝無異,都需要主動自制,努力學習才有成果。 人不是缺乏意志力而無法專心工作,而是缺乏自制力,以致於無法不分心。所以先了解分心的成因,找出解決方法,貫徹到底。 分心主要來自兩個因素,分別是外在與內在因素。

應付來自外界的干擾

在辦公室裡,免不了總有人來打擾,因為別人沒意識到你需要一個安靜工作的空間。但如果你總是在處理別人的問題,等結束後再回到自己剛剛的工作狀態,會花更多的時間跟力氣。

所以如果你是主管職且有一個自己專屬的辦公室,不妨就把門關起來、立個牌子,表明自己現在忙碌中,請勿打擾。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在開放辦公室,要做到如此果斷也不太現實,跟你同事的距離可能只有隔間板,或連板子都沒有該怎麼辦,以下提供幾個方法隔絕外界干擾:

面對內在的雜音

消除了外面的干擾後,接下來要面對的噪音是來自你內心,比起外在因素,它更深沉、更難消除。因為你可以隔絕外界的一切,卻無法逃避 你自己

現在誠實面對自己,一整天下來有沒有什麼行為或是習慣,是你的時間小偷、產能殺手。好好把它列下來,放進「不辦清單裡」,隨時警惕自己不要再落入這些陷阱。

避免無謂的多工

這是個常見的誤解,多工不等於多產,一邊回信、一邊跟同事討論事情,有很可能兩邊都做不好。再加上兩邊轉換的區間,頭腦需要一點時間來回復狀態,這些時間總加起來反而更浪費。 所以,專心地只做好一件重要的事。

戒掉完美主義

這並不是指放棄努力追求更好,是應該把它當成進步的動力,而非生產力的絆腳石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我們永遠無法達到完美,先認清你並不是全知全能的神。既然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沒有所謂的終點,那麼抵達終點就不該是你的目標。

以下建議可以幫助你減少對完美的焦慮:

社群網站強迫症

沒有人會否認社群媒體是現代最大的時間殺手,他利用了各式會讓你上癮的機制,我們發了瘋的查看跟「我」沒有太大關聯的動態,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帶給我任何的「滿足感」,還加深了空虛感。所以我把臉書從手機上刪了。

既然想戒掉它,那可以從思考為什麼自己「總是無意識的打開它」開始。 更明白的說,是你想要做這件事呢?還是「你有某些需求」,而「瀏覽社群媒體」」可以滿足你的需求。所以現在開始著手思考,對我來說,什麼樣的場景下我會打開臉書:

了解完自己打開臉書的動機之後,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滿足我的需求。如果我暫時戒不掉想拖延的習慣,那何不試著用一個比較正向的習慣來取代他。

例如一些知識型 APP,目前看到覺得不錯的有 Curiosity,如果你是因為想滿足好奇心的需求,那這個 APP 就還蠻符合需要的,內容各個領域都有,舉凡科學、生物、心理學、音樂等等,你絕對有辦法在裡頭找到有興趣的文章,自己覺得他們標題都下得蠻好的(還不至於到農場標),唯一缺點就是只有英文版本。

試想一下,預計離菜上桌還有五分鐘的時間,你努力的用這段時間看完一篇文章,你對自己選擇了比較艱難、但有收穫的努力而感到自豪。 需要打發的時間度過了、一部分的好奇心也滿足了、最重要的乾麵也上桌了!

想到什麼,就寫下來!

當你工作到一半時,突然有個想法蹦出來、看到一個你以前就想看的影片,又或者是想起什麼事情還沒做,趕緊記下來吧!不要讓這想法「佔據或插隊」你的正事。

馬上記下來有三個好處:

  1. 節省時間,記下來就不用花時間去回想。
  2. 再不用辦公室時候,例如排隊、等候或度假,就可以好好的進行腦力激盪
  3. 可以繼續工作。
    • 當你記下來後,腦袋會覺得你已經「做」了,即使你只是「想」而已。所以你不用花心思刻意記住,也不怕忘掉,讓「干擾的思緒」坐冷板凳,等到有時間再來解決它。

資料來源